今天我想给你分享一辆“自行车”。

 

大家会不会有点好奇:你给我分享自行车干嘛?大家想想在自行车被发明之前,人们都是用脚走路的,当有了自行车以后,人们就有了更加轻便的方式,可以更快速地到达他们想去的目的地。而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辆“自行车”,主要用于思政工作中,可以让辅导员老师在与学生谈心谈话时,更快地到达育人的“目的地”。

 

在高校,我们现在工作的对象主体是“00后”。“00后”大学生是在千禧年后出生的一代,是在互联网空间中长大的一代,也是在国家从解决温饱走向全面小康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。这样的一代人有什么特点?

 

研究表明,“00后”大学生思想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综合素质较高,学习能力较强,但个人主义浓厚,合作意识薄弱;二是思想活跃,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,但缺乏辨别力;三是自信张扬,但心理问题凸显,抗挫能力弱。同时,我们也观察到“00后”大学生有更多发表意见的愿望,有更多被看到、被尊重的需求,他们更不惧权威。

 

传统高校辅导工作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告知和行政化管理方式。现在面对这样的一群“新新人类”,就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方式,以适合他们的方式来引导、支持他们成长!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生涯教练技术,它是一种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,基于人本主义、建构主义的专业助人技术,相较其他技术而言,更加轻便、快捷且有效。

 

生涯教练是一辆自行车

 

相对于步行,自行车是让人们更轻便、快速到达目的地的新型交通工具;相对于传统辅导,生涯教练是更轻便、快捷实现辅导目标的会谈方法。所以我会把生涯教练比喻成一辆自行车。生涯教练,让我们的沟通方式从传统的告知,转变为“在倾听基础上进行提问”;思维方式从传统的关注问题,转变为更多地关注想要的成果。这样,我们就会采取与传统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方式来辅导学生。

 

大家想想自行车有哪些部件组成?若把生涯教练的一些核心技能跟自行车的部件相关联,我首先会把“车龙头”比喻为与学生会谈的目标。我们跟学生进行会谈要想取得效果,确定目标非常重要。当明确了会谈的目标,在20分钟或30分钟的谈话过程中,就能围绕一个中心目的前行,避免谈话变成闲谈!车龙头是把握行驶方向的,同样,会谈的目标是把握我们与学生谈话的方向的,围绕会谈目标去工作就能够有正确的前进方向。

 

第二,我会把自行车的两个“车轮”比喻成生涯教练的两个核心技能,一个是倾听,一个是提问。“听”大家都会,但生涯教练所说的倾听,比日常的“听”提升一个层次,叫全身心倾听,这是一个轮子;同时,在与学生会谈中,要让学生有内在觉察,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,就需要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强有力的提问。通过这样的提问,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,从态度上实现转化,它是另一个轮子。

 

这两个轮子之间,哪个是前轮,哪个是后轮?我会把全身心倾听看成自行车的后轮,把强有力提问看成是前轮。因为自行车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后轮,在全身心倾听基础上进行提问,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、被认可。学生就有可能拓展思维空间,激发内在动力,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发挥他自己的潜能。

 

第三,我会把自行车的“车座”比喻成生涯教练的位置。就是当坐在这个位置时,我们用新型的方式跟学生进行会谈,我们要有新的心态:相信、接纳、好奇、以学生为中心等。当我们保持着这样的心态去听学生,去理解学生,就会为会谈创造包容、开放的氛围,为实现会谈目标创造环境。

 

各位试想,当我们骑上生涯教练这辆“自行车”的时候,首先坐在了以学生为中心、相信、接纳、好奇的“车座”上,接着牢牢把握会谈目标的“车龙头”,致力于去带动全身心倾听的“后车轮”,驱动启发性提问的“前车轮”,自然能更快到达有效会谈的“目的地”。

 

正向信念是好道路

 

平稳地骑自行车还需要道路比较好。那么,什么样的道路是好道路呢?我认为是基于“强有力假设”基础上的道路,才是能够通往理想状态的道路。这条路包括几个方面:

 

第一,相信每个学生都是ok的。每个人生来都是完整的,不需要修补。他们不像一辆破车需要修理,也不像有身体疾病的人需要治疗,我们欣赏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接纳、尊重他们的开始。

 

第二,相信学生行为背后都有正向的意愿。说好的准时上课,结果依然迟到;计划看书的时间,结果打了网游……即便行为不太理想,也不把学生看作自我毁灭者,而把行为看作是“满足他自己当下的需求”。正是行为背后的需求,影响了他的选择。

 

第三,相信学生具备成长的内在资源。人一开始就有生长能力,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内在处理能力。当他们开始放松、自信,向自己证明已经拥有成功所需的一切资源时,就不再依赖他人的建议或认同。

 

第四,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出改变。有人说学生犯错的时候,正是教育发挥作用的时候。当我们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出改变,就会以更多的接纳,让他们通过练习新的生活方式和做事方法达到想获得的结果。

 

我们基于这样四个基础的道路,能够让自行车跑得更稳更好。

 

优秀“骑手”成长的过程

 

自行车要能快速平稳行驶,好车手必不可少。大家想想,我们小的时候是如何学车的,是不是都经历了以下过程——

 

第一阶段,当我们没有见过自行车,也没见过别人骑自行车,那时候是无意识的状态,也不具备骑车能力,所以是无意识无能力的状态。

 

第二阶段,我们看到别人骑车了,就会想去学,这时家里正好有了一辆自行车,就会蠢蠢欲动让别人来教我们,教的人会说:“抓着龙头,眼看前方,让身体保持平衡!”这时我们好像知道了这些方法,但实际上依然一上车就会摔倒,这时是有意识无能力的状态。

 

第三阶段,不会怎么办?我们能做的就是“屡摔屡战”,这时候有可能让大人在后面扶着,慢慢地就从“歪歪扭扭的,只能骑三五米”到“能骑个二三十米”,也慢慢有了自信,不仅能够关注前面的方向,而且能够自然地去蹬脚踏子,所以这时候我们就会骑车了,这是有意识有能力的状态。

 

最后一个阶段,当我们学会骑车,会不断地想去骑,放学以后一到家就把爸爸的自行车搬出来,到村里的小道上遛几圈,越骑越顺利,越骑越自信,越有快乐的感觉。而且骑的时候不需去想“怎么把好车龙头方向,脚底下怎么去踩”。骑车因此变成自然而然的过程,不需要有太多意识参与就能够去操作的能力,这时候我们便进入了新的状态,叫无意识有能力。

 

同理,学习生涯教练这辆“自行车”,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。比如说当我们并不知道有生涯教练这门技术的时候,可能只用传统的方式。生涯教练对我们来说,是无意识也无能力;后来听说同事学了生涯教练,我们也来参加到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。刚开始学的时候,导师讲要有生涯教练的状态、要建立对话关系……生涯教练的技能好像听懂了,但是我们在课上进行练习的时候,是不是依然不太会用?所以这时候处于有意识无能力的状态。

 

学完了五天的培训,我们有了课堂上的丰富体验,培训过后,也有意识地在与学生谈话时进行应用;慢慢地,好像就能够越用越熟练,越用越顺手,逐渐掌握了新型思维和沟通方式,这时候就会变成有意识有能力,成为一名相对成熟的生涯教练。如果再往前发展,我们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学习,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,可以请生涯教练导师来做反馈,还有小组的同伴督导,让生涯教练的技能不断得到提升,生涯教练的意识状态逐渐趋于稳定。再之后,在实际工作中与学生会谈的时候,就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这种方式——“也许你只是在食堂偶然碰到学生,跟他进行了简单的会谈,但用的却是基于生涯教练技术的对话”,所以这时候,你已经做到了无意识有能力。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
 

从无意识无能力到有意识无能力,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学习、参加培训;从有意识无能力到有意识有能力,这个阶段需要刻意练习、反复练习。之后,当我们从有意识有能力到无意识有能力,这个阶段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的反馈……如此这般,我们就能慢慢锻炼生涯教练的核心技能,让我们逐渐成为高水平的生涯教练。就像骑自行车一样,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只想着前行的目标,观看路边的风景,享受轻松自然的骑车状态。

 

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“自行车”——生涯教练BCC的成长攻略,你感受到它的珍贵了吗?